5月11日,茅盾文學(xué)獎獲得者、著名作家阿來亮相南昌,在江西省文聯(lián)舉辦《歷史文化資源與文學(xué)創(chuàng)作》專題講座,接受江西日報記者采訪時阿來透露,他這些年在研究蘇東坡,想盡力最大程度還原一個真實的蘇東坡,而目前正在做的,就是沿著蘇東坡的人生足跡重走一遍,而江西就是最重要的一站:贛州、吉安、南昌……
蘇東坡1101年七月在常州病卒,從1101年元月到四月,他生命中最后時光,四個月在江西度過,他走過哪些地方,都想了什么?
一
在江西行走,才能感受蘇東坡最后所思所念。
元豐二年(1079年),蘇東坡因諷議新政導(dǎo)致“烏臺詩案”,被貶為湖北黃州團練副使。5年后改遷汝州,途中路過江西,這是他與江西的初見。首次游歷江西,蘇東坡去了廬山,他在這里駐足了一個月。
紹圣元年(1094年),于蘇東坡而言,不啻為不利之流年。是年,朝廷新黨再起,他們沿用“烏臺詩案”的伎倆,彈劾蘇軾所作之誥詞“謗譏先帝”。蘇東坡于是有了繼流放黃州之后的再次流放,數(shù)月內(nèi)一連遭五貶,官階一低再低,地點一次比一次偏,最后以寧遠軍節(jié)度副使、惠州安置,被貶往“南蠻之地”“瘴癘之鄉(xiāng)”的嶺南。
于是,年近六旬的蘇東坡只能再次踏上被貶之路。溯江而上,到達鄱陽湖與長江交接的湖口后,再越鄱陽湖,進贛江,溯贛江而上,經(jīng)南昌、豐城而達廬陵(今江西吉安)。廬陵是歐陽修的老家,歐陽修不僅對蘇東坡有知遇之恩,后來還是親戚——歐陽修的孫女嫁給了蘇東坡的次子蘇迨。但此時歐陽修也死去多年,曾經(jīng)有過交游的老友們一一離世,未免不讓蘇東坡心中憂傷。
當(dāng)時千里贛江上最險要的路段在萬安,18個險灘一個接一個,成為旅行者的畏途。其中一座灘,它有個在歷史上聲名顯赫的名字——惶恐灘。蘇東坡沒有像兩百年之后的文天祥一樣說惶恐,但是也留下詩句講述了行走的艱辛: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山憶喜歡勞遠夢,地名惶恐泣孤臣。
△贛江航道
1100年6月,蘇東坡遇赦從海南儋州啟程回家,回顧貶謫天涯的三年時光,蘇東坡認為,這并沒有什么值得惆悵的,因為天涯的奇景異俗足以回報所有的苦難: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到底是怎樣的經(jīng)歷,還有怎樣的風(fēng)景,給了他這樣的豁達和通透?
轉(zhuǎn)過年正月間過大庾嶺時候,嶺上梅花在開,他寫下《贈嶺上梅》:梅花開盡百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雖然蘇東坡說是贈“嶺上梅”,又何嘗不是贈自己,既然錯過了青梅煮酒的建功立業(yè)好年華,那就享受這細雨熟黃梅的樸質(zhì)清淡和悠長吧。
不過這次經(jīng)過贛州時候,贛江已無水,18個怪石嶙峋的灘里的怪石都露出來,所以他只能在贛州等贛江水漲,一待就是40多天,可是正是前面說到的這種心情,他才能在贛州寫詩、去各種寺廟游歷,他在贛州還遇到一個過去的政敵——劉安世,兩個人還能一起去山上挖竹筍。
1101年5月,蘇東坡順?biāo)返介L江到真州(今江蘇儀征),七月二十八日于常州孫氏館病卒,享年六十四歲。他在最后寫給朋友維琳和尚的信中說:“嶺南萬里不能死,而歸宿田野,遂有不起之憂,豈非命也無!”在嶺南極端困頓時也能快樂過活,一切風(fēng)平浪靜后卻一病不起,這難道不是命運嗎?
二
在江西行走,去認識蘇東坡的朋友和政敵。
對于即將開始的江西之行,阿來充滿了期待。他以前每次都匆匆過江西,雖然也去過江西一些景點,可在他的“旅游觀”里,游歷必須和文化、和讀書緊密相連。杜甫永遠會背著一捆書,“這些是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通過文字把歷代最優(yōu)秀的東西積累下來”。所以,阿來認為,“歷史跟文化的關(guān)系是讀萬卷書,書寫者跟土地的關(guān)系是要行萬里路”。
△元趙孟繪
在江西的行走中去讀懂蘇東坡,當(dāng)然還不止于蘇東坡本身的人生足跡,還因為宋朝的江西,和蘇東坡發(fā)生交集的人物實在太多了。蘇東坡在世的那些年,阿來認為可能是中國文化上最群星燦爛的一個時代,而這個時代和蘇東坡有過交集的人,很多都來自江西。
發(fā)現(xiàn)蘇東坡這個人才的是江西廬陵(吉安)永豐人歐陽修,宋嘉佑二年(1057年),蘇軾參加禮部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那一年的進士還有和蘇軾與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的江西南豐人曾鞏。
而在蘇軾的“朋友圈”里,洪州分寧(九江修水)人黃庭堅肯定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黃庭堅把蘇軾當(dāng)作老師,但是蘇軾往往把黃庭堅看成朋友。蘇門四學(xué)士的其他三人,秦觀、晁補之、張耒,他們跟蘇軾的年齡差距比較大,所以蘇軾把他們看成自己的學(xué)生。但蘇軾對黃庭堅是很不同的。舉個例子來說,蘇軾當(dāng)翰林學(xué)士的時候,曾經(jīng)推薦過黃庭堅來取代自己,他向朝廷寫的一篇推薦信《舉黃庭堅自代狀》,其中有兩句,“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瑋之文,妙絕當(dāng)世”,對黃庭堅的品德和文章都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這是蘇軾其他的朋友都沒有享受過的一個非常高的評價。師友中都是江西人就罷了,連政治上的最大對手王安石,也來自撫州臨川。所以要讀懂蘇東坡,要最大程度還原蘇東坡,是繞不開這些江西人的,自然也繞不開這些江西人的故鄉(xiāng):洪州、廬陵、撫州……
三
只有行走,才能還原一個真實的蘇東坡。
阿來這些年的蘇東坡研究,就是想全面還原,給大家一個真實的蘇東坡,不是從這個角度,那個角度,而是全角度。阿來認為,如果作為一個藝術(shù)家、畫家、書法家、散文家、詩家、詞家,蘇東坡在黃州就已經(jīng)完成自己了:《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記承天寺夜游》《寒食帖》……
△《寒食帖》局部
可蘇東坡卻不單是文化上的高峰,他的博學(xué)多才和身份的多樣可以說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很罕見。他是一個偉大的藝術(shù)家、畫家、書法家、散文家、詩家、詞家的同時,還是一個政治家,同時又是一個思想家,他在法律、稅收、廉政、教育都留下過思想,他并沒有像一般文人那樣,只在故紙堆里做文章,而是把根扎在大地,扎在生活當(dāng)中。他甚至在中藥方面都頗有研究,他的藥方和《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記載的藥方被后人收集在一起,合編為《蘇沈良方》。
阿來說他這些年讀蘇東坡的一個感受就是,蘇東坡在和黃庭堅、王安石的各種往來,除了談?wù)撛娢?,也有很多時候在政治上發(fā)生爭論,有很多長篇大論的政論文章討論的是這個國家要有實行什么樣的政策。這些文章里包括了大量的關(guān)于經(jīng)濟、國家體制,老百姓生活跟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之間應(yīng)該是什么樣關(guān)系等等這樣一些非常原則性、倫理性的論題。這讓阿來不禁感嘆:那時候的頂尖文人首先是政治家,然后才是文化人,或者也可以說他們是文化非常高的政治家。而要了解蘇東坡這些詩文之外的思想和成就,就更離不開行走了。
關(guān)于蘇東坡最后在江西的四個月游歷,阿來覺得還有很多值得探究地方,在人生最后的日子,他剛和好友秦觀分開就接到秦觀去世的消息,這一路的悲痛、彷徨和留戀,他是怎么過來的呢……
1085年,蘇東坡為僧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兩幅寫了兩首題畫詩,第一首寫的是“鴨戲圖”很出名,小學(xué)生都會背: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第二首寫的是“飛雁圖”,不太為人所知: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fēng)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在阿來看來,這首詩里有著蘇東坡每次從江南回北方的心境,北方的政治上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實在太多了,可腳步又不能停下來,那就在江南多待會吧,半個月也好,畢竟這是江南的春天,江南的美景,足以慰藉他這顆嘗盡冷暖、四海漂泊的心。
來源:江西日報
編輯:劉娜娜
復(fù)審:陳雙雙
審簽:張文娟
【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yán)禁轉(zhuǎn)載!聯(lián)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