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玉溪元江縣學生家長反映,學校要求家長每日必須在手機上完成兩次“暑期安全提醒”打卡,被質疑是形式主義做法。
不同學校的打卡方式并不一樣,有的是閱讀“防溺水文字提示內容”,有的是觀看防溺水視頻,有的甚至規(guī)定了打卡的具體時間段,若未按時完成打卡,則會收到老師在班級群中的點名提醒或電話催促。
圖源:澎湃新聞
8月1日,玉溪市教育體育局安全科工作人員告訴南方都市報記者,“市教體局沒有安排打卡一事”,目前已通知元江縣教育體育局,對存在這種情況的學校馬上進行整改。
對于“打卡是形式主義”的質疑,該工作人員回復,“我們統(tǒng)籌安全教育不會統(tǒng)籌得這么細致,也不會說要怎么樣的形式。我們只是做了工作的部署,具體的落實情況有很多種形式?!?/p>
同日,元江縣教育體育局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已經(jīng)在落實暫停打卡一事,如有其他相關建議會統(tǒng)一收集反饋?!?/p>
該工作人員解釋,打卡的初衷是“暑假期間少年兒童溺水、交通事故易發(fā)、高發(fā),希望家長和孩子一起注意安全”。其表示,目前宣傳暑假安全的相關工作正在開展中。
澎湃新聞消息,8月1日,當?shù)夭糠謱W校已群發(fā)通知要求,不再進行暑期防溺水早晚打卡,改為每天晚上8點前,家長在班級群匯報孩子是否在家平安。
教育部于7月10日曾發(fā)布《關于做好2025年中小學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稱,“部署暑期安全工作時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出現(xiàn)簽訂責任書、“一刀切”、頻繁打卡等形式主義做法加重教師負擔,確保學校和教師立足主責主業(yè)做好安全教育宣傳工作。
光明日報發(fā)文稱,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既快樂又安全的暑假,不僅承載著每個家庭的美好期盼,更檢驗著現(xiàn)代社會治理的能力。如何讓安全防范既有實效又充滿溫度?值得各方思考和探尋。
來源:中國青年報、南方都市報、澎湃新聞、光明日報
編發(fā):黃珺
審核:張磊
出品:湖北日報融媒體中心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聯(lián)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