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此時開始,給孩子多一些鼓勵。
“為什么我爸總這樣,永遠不站在我這邊,永遠在說我!”
“他永遠就是在否定我,輕易地否定!我不求他感同身受,但起碼的信任呢?”
生活中,有一些家長,以為“打壓式教育”是為孩子好,卻不知道這種教育方式,往往只有傷害,沒有教育。
01
身邊這種父母挖苦、貶低、喜歡拿孩子作對比、挫傷孩子的現(xiàn)象,其實并不少見。
中青報做過一項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2000多名18-35周歲的青年中,高達90.6%的受訪者坦言被父母進行語言打擊過。
在這種打擊式教育下長大的孩子,活得膽戰(zhàn)心驚、患得患失。
現(xiàn)實中,無數(shù)這樣的父母,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不能夸,夸多了只會驕傲,不如多打壓一下,讓孩子知恥而后勇。
結(jié)果這么做,不僅沒辦法讓孩子變得更好,反倒感覺更糟。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
來自父母打擊所造成的的傷害效果,不止是當下。它貫穿歲月,像一根針一樣,深扎在子女的心頭。
對孩子而言,這種日復一日的打壓帶來的往往是巨大的情緒壓力和心理負擔。
這種所謂的“為你好才批評你”,根本不是愛,而是一種以“愛”為名的傷害。
02
網(wǎng)上有個問題,吸引數(shù)千人留言:“總被父母嘲諷、打壓的孩子,后來都怎樣了?”
高贊回答是:自卑、敏感、不敢愛別人,也很難愛自己。
有人說,小時候被父母打壓得厲害,考個第三名就覺得自己完了,感覺全世界都要來罵她,然后變得不敢上學。
有人說,因為從小沒聽過父母一句好話,到了學校每次看到同學對自己笑而不語,就覺得是在偷偷說自己哪里不好。
也有人說,被別人表白了,心里始終不愿相信對方是真的喜歡自己,什么“甜言蜜語”都特別偽善,老覺得自己配不上。
為什么父母簡單的一句“你不行”、“你很差”,會給孩子帶來那么大的傷害呢?
心理學上有個“暗示效應”,說的是人往往會在無意中接受其他人發(fā)出來的信息,從而做出和信息相對應的反應。
換句話說,父母暗示孩子“你很糟糕”,孩子就會覺得“我什么都不行,做也做不好”。
父母不斷說孩子“別人都比你厲害”,孩子就會堅信“我樣樣不如別人,沒什么價值可言”。
事實上,孩子的自卑、敏感、不可愛,全都藏在父母的嘴里。
03
如果想表達真正的愛,那么請此時開始,給孩子多一些鼓勵。
首先,學會聽聽孩子要說什么。
當孩子遇到委屈的事情,別急著說他,先耐心聽,給他說話表達的機會。
可以這么問:“你遇到什么難處了嗎,跟爸爸/媽媽講講,我們聽著呢?!?/p>
只有他感受到父母愿意陪伴自己,理解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才愿意表達出來,尋求更多的幫助。
其次,尊重孩子的選擇。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把孩子視為獨立個體,尊重他的想法和行動。
孩子被理解,被允許,才有勇氣不斷嘗試未來的挑戰(zhàn)。
就算跌倒,他也不至于慌張害怕,反而能建立起強大的內(nèi)心。
最后,發(fā)自內(nèi)心和孩子站在一起。
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很重要,無論發(fā)生什么,永遠都被愛包圍。
所以請告訴他,有任何需要父母的時候,盡管開口,不要怕麻煩父母。
也告訴他,無論如何,父母都是他的避風港,隨時給他支持和力量。
身為父母,每個人都恨不得把世上最好的一切給孩子,想方設法讓他快快成長。
可在養(yǎng)育中,卻一不小心忽略孩子的感受,把過多的要求和條件加在孩子身上。
其實,孩子要的東西并不多,一句欣賞的話,一次肯定的眼神,對孩子而言,就是無比的嘉賞和祝福。
來自父母所有的鼓勵,將成為孩子面對世界的鎧甲,帶他們熬過人生最冷的寒冬,迎接春日的花樣年華。
來源:樊登讀書
主播:陳嘉
【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聯(lián)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