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幾人歡喜幾人愁。
在AI芯片巨頭寒武紀A股收盤價強勢超越茅臺、坐實“新股王”之位當天,8月28日,良品鋪子因AI生成的“花生上樹”海報陷入爭議。兩則新聞,均指向AI這把“雙刃劍”。
盡管良品鋪子隨后致歉并承諾,對所有產品宣傳材料進行全面科學性核查,但其實它最該反思的,不是海報疏忽,而是宣傳失真——人們支持、看好人工智能,但對以假亂真的Deepfake(即深度偽造技術),實在煩不勝煩。
如何治理AI造假?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給出一個方案——未來,所有AI合成的內容,都必須依法打“電子水印”。
人們苦AI造假已久。
“辣眼睛”的AI“腦洞”,污染社會認知。“相親相愛一家人”里,長輩分享的視頻里神童輩出。1歲的嬰兒會干家務;2歲的小孩寫一手好毛筆字……若只是提供情緒價值倒還好,問題是,網民認知參差不齊,真有不少人信以為真。解構真實,販賣奇觀,不知不覺中,AI還在瘋狂污染知識庫。從各種未經核實甚至七拼八湊的信息到奇奇怪怪違反常識的視頻,Deepfake的信息越多,DeepSeek等AI大模型越可能抓取到虛假信息學習。久而久之,AI幻覺陷入循環(huán)黑洞,人們再難在互聯(lián)網上搜尋真相,不同群體間的認知差距也會越來越大。視頻一刷、AI一看,九年義務教育都白干。
“好賣相”的AI廣告,污染營商環(huán)境。良品鋪子宣傳好東西,卻不去拍真實的照片,AI生圖是省事兒,卻也給虛假宣傳開了“傳送門”。直播里飽滿的大果,讓人垂涎欲滴,沖動下單,結果到手是殘次品;滿屏的美女模特,看著衣服是絲綢,結果到手是“抹布”……實際上,如今商家借助AI制造商品“幻象”比比皆是,甚至能“山寨”同行整個店鋪,讓原創(chuàng)商家處境艱難。還有消費者,用AI偽造“劣質產品”證據(jù),以此給差評、逼退款、薅羊毛。生意雙方“所見即所得”,所見的是虛假,所得的是騙局。
“太逼真”的AI克隆,成為違法捷徑。通過AI換臉、AI語音生成等技術,在虛擬世界克隆一個人已經非常簡單,甚至有時候“連親媽都分不清”。你以為視頻里和你說話、找你要生活費的是你女兒,其實是騙子;你以為正在帶貨的是偶像,其實也是騙子——前不久,奧運冠軍全紅嬋、王楚欽就莫名成了“三無”雞蛋代言人。還有人把普通人照片換臉到色情片上,以此造謠、敲詐,8月30日,女臺球運動員王思諾發(fā)布視頻稱,自己遭人惡意利用AI人工偽造淫穢視頻并傳播。她報警后,有很多相同遭遇的網友站出來支持她。Deepfake的手還可能無底線伸向包括未成年人在內的每個人,竊取隱私、毀壞名譽、詐騙勒索、歪曲真相,如此亂象,必須嚴管。
為什么人人痛恨Deepfake,卻屢禁不絕?
造假被“賦能”,批量生產。今年以來,“80后死亡率突破5.2%”“DeepSeek就AI模型違規(guī)關聯(lián)王一博與某腐敗案發(fā)布道歉聲明”等假消息,一度引得輿論嘩然。甚至有黑客在國際新聞中換臉兩國元首,制造恐慌。從文字到視覺,AI讓造假的門檻更低,傳播的速度更快,識別門檻卻更高了。
“反制”慢半拍,技術和監(jiān)管強制性不足。其實給AI“打碼”的技術早就可以實現(xiàn),無論是生成端還是使用端,都可以通過直接在圖片/視頻等內容上加水印的方式,或者,用類似“藏頭詩”等方式,把辨識標簽隱藏在文本和數(shù)據(jù)信息中。只不過,由于過去沒有強制要求,各AI技術方案提供商擔心標識后會影響使用率,為了市場競爭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如今,《辦法》實施,技術監(jiān)管有了強制力,從源頭給生成內容打標簽、給Deepfake上“鐐銬”,給觀者一雙“火眼金睛”。
8月26日,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加速到來,但AI運用不能蒙眼狂奔。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28日寒武紀登頂“新股王”當晚,公司就發(fā)布公告,八次提到“風險”、十遍強調“理性”,謙之又謙。正如創(chuàng)始人陳天石說:“和行業(yè)前輩比,我們還是個孩子。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長跑才剛剛開始?!比斯ぶ悄軙r代,以技術“鋼印”讓Deepfake出局,也只是對決的開始。
從信息生成到傳播,每一步都需要“把關人”。在生產端標注“AI”并非一勞永逸,技術端和“黑客”斗法,讓水印清洗難上加難;平臺主動識別、標注AI造假,有效打擊貨不對板、AI詐騙等行為。而媒體乃至每個人,都要進一步提升信息識別能力,遇到夸張驚悚的信息和圖片別著急轉發(fā)。
正如《意見》中提到,“打造更有品質的美好生活”“開創(chuàng)社會治理人機共生新圖景”……人工智能,固然聰明,卻不能讓其聰明才智用在歪門邪道上。
撰文/ 劉志杰
本期話題
日常生活中,你用到了哪些AI?如何有效監(jiān)管人工智能?評論區(qū)聊聊你的看法~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lián)系電話028-86968276】
AI造假早已突破倫理底線,不斷踐踏隱私與尊嚴。“電子水印”雖能溯源,但更需劃定AI倫理紅線,從技術設計之初就規(guī)避惡意應用可能,守住人文底線。
Deepfake就是DeepSeek的影子,人類的行為才是制造影子的光源,光怪陸離的光源必定會催生奇形怪狀的影子。貼電子標簽,只是人類在戰(zhàn)勝自己創(chuàng)造物的征程中邁出的新一步。
AI是把“雙刃劍”,用好了錦上添花,用不好貽害無窮。
科學技術從來都是“雙刃劍”,用于正道會利國利民,濫用終會害人害己。AI作為新科技,一定要以法律法規(guī)和人之主觀能動性引其向“善”,防其生“惡”!
不管是污染認知還是破壞營商,AI造假危害太大。給AI內容“貼標簽”,是守護真實的重要一步!
用好AI這把“雙刃劍”,造福人類,形成新質生產力,提升生活品質;AI時代,腦洞不能違法亂開,必須遵照《辦法》,未來所有AI合成的內容,都必須依法打“電子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