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宣恩文旅局長
騰出自家房間安置游客
甘肅隴南開放學校宿舍
重慶榮昌政府食堂為7000游客備餐
……
這個“五一”假期
類似“暖心新聞”刷屏網絡
網友們也因此各抒己見
一面是點贊地方政府寵客的應急智慧
一面是“潑天富貴接不住”的發(fā)展隱憂
當輿論為旅游目的地頻頻叫好
更需冷靜審視
這些“應急式寵客”背后的理性命題
5月2日,湖北宜昌市民王女士一家來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結果抵達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后,發(fā)現當地多家酒店民宿均已訂滿,無奈之下撥通了宣恩縣文旅局的值班電話,由此出現了文旅局長讓出自家房間的暖心行動。這種“把游客當家人”的樸素情懷,在旅游供需失衡的特殊節(jié)點緩解了游客困境,更用非常規(guī)操作塑造了地方形象,讓游客感受到被重視的溫暖,凸顯出地方文旅的人情味。(此前報道)
然而,應急服務新聞刷屏,也暴露出地方接待能力的欠賬。畢竟,潑天富貴要接得住不能只靠應急——旅游基礎設施的規(guī)劃滯后,讓許多地方在流量爆發(fā)時陷入被動。
從硬件看,酒店床位、餐飲容量、交通接駁等基礎配套,是旅游發(fā)展的“基本盤”。一個成熟的旅游目的地,需根據景區(qū)承載力、淡旺季客流規(guī)律,科學配置住宿設施、優(yōu)化交通網絡。當網紅城市遇到節(jié)假日客流井噴,只能用“騰退公共資源”等調用行政力量的非常規(guī)手段應對,不僅影響游客體驗,更可能透支本地居民的生活空間,擠壓當地公共資源的日常功能。
從軟件看,游客的“任性出行”與地方的被動應急,形成了一種非理性循環(huán)。當游客抱著“到了再說”的心態(tài)出行,客觀上加劇了供需失衡;地方政府為維持口碑,調用行政力量兜底,這種“慣著游客”的做法雖能解一時之急,卻可能忽視了對常態(tài)化服務能力的提升。而游客原本用于游覽或休息的時間,卻花在了聯系及等候應急服務上,過程難言美好。
旅游經濟要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需在應急善意與長效規(guī)劃間找到平衡點。對地方政府而言,首先要擺脫“流量短視癥”,將應急智慧轉化為發(fā)展動能。一方面,借流量爆發(fā)期精準研判市場需求:分析游客結構、消費習慣、停留時間等數據,針對性補齊全產業(yè)鏈短板——如宣恩可結合當地生態(tài)資源,開發(fā)露營、民宿等多元化住宿形態(tài),分散酒店集中需求;隴南可將學校宿舍的臨時接待經驗,轉化為研學旅行的長期配套。
另一方面,建立彈性供給機制:與周邊縣域聯動打造“住宿共享圈”,引導閑置民房納入正規(guī)民宿體系,通過政策扶持培育市場化應急力量,減少對行政資源的過度依賴。
對游客而言,理性規(guī)劃是對旅游地的基本尊重。說走就走的旅行固然美好,但動輒數百公里的行程,若缺乏基本的住宿餐飲安排,既是對自身權益的不負責,也可能給目的地帶來治理壓力。尤其在節(jié)假日等客流高峰,提前預訂、錯峰出行不僅能提升體驗,更是文明出行的應有之義。
旅游的本質,是一場雙向奔赴的美好體驗——地方用誠意留住游客,游客以文明回饋善意,方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當基礎設施的完善成為常態(tài)、理性規(guī)劃取代應急兜底,旅游經濟才能真正從感性狂歡走向理性生長。那時的“潑天富貴”,才是可持續(xù)的人間煙火。
上觀新聞·解放日報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作者:李寶花
微信編輯:Rong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