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觀察 張其
近日,“基孔肯雅熱”這一傳染病突然闖入大眾視野,讓不少人心里打了個問號。這個念起來有點拗口的疾病到底是什么?瀘州的情況怎么樣?萬一被感染會有啥癥狀?大家該如何防范?帶著這些疑問,瀘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副主任醫(yī)師范玉梅逐一進行了解答。
“別看這病名拗口,其實原理不復雜。”范玉梅解釋道,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說通俗點,它主要靠“花蚊子”——也就是大眾常說的伊蚊傳播。
那病毒是怎么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身上的呢?范玉梅打了個形象的比方:如果一只“花蚊子”叮了正在排毒的病人,病毒就會在蚊子體內“安家落戶”,經(jīng)過2到10天的“孵化”,這只蚊子就成了移動的“病毒快遞員”。等它再去叮健康人時,病毒就趁機鉆進新宿主的血液里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花蚊子’都攜帶病毒?!狈队衩窂娬{道,只有叮咬過“病人”“隱性感染者”“帶病毒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的蚊子才可能攜帶病毒。
了解了傳播路徑,廣大群眾最關心的是:感染后會有啥反應?范玉梅介紹,多數(shù)人感染后3到7天會發(fā)病,典型癥狀就是:突發(fā)高熱,體溫可達39度以上;關節(jié)疼痛,可累及大小關節(jié),腕關節(jié)受壓引起劇烈疼痛是本病重要特征;半數(shù)以上病例還會出現(xiàn)皮疹;極少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出血、腦炎等嚴重并發(fā)癥,死亡病例極為罕見。
既然這病靠“花蚊子”傳播,那瀘州的情況如何呢?“目前四川省屬于基孔肯雅熱流行風險Ⅱ類地區(qū),不過瀘州還沒有輸入病例報告,以前也沒報告過這種病?!狈队衩氛f,但傳播這種病的白紋伊蚊在瀘州是有的,所以防蚊這件事不容馬虎。
具體該怎么做?范玉梅給大家支了幾招日常防護的“硬招”:家里可以裝紗窗紗門,睡覺用蚊帳,給蚊子“物理隔離”;外出時盡量穿淺色長袖衣褲,暴露的皮膚涂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驅蚊劑,記得按說明足量涂,隔段時間還要補涂。范玉梅還特別提醒,伊蚊喜歡在白天叮人,尤其是上午6到8點、下午5到7點,這兩個高峰時段,盡量別在樹蔭、草叢、積水多的地方久留。
除了防蚊子叮,滅成蚊、清積水也得“雙管齊下”。消滅成蚊可以用合格的殺蟲氣霧劑、蚊香、滅蚊片,或者電蚊拍;清理積水更關鍵,要經(jīng)常打掃房屋周圍的衛(wèi)生死角,把花盆托盤、水桶里的積水倒掉,閑置的盆盆罐罐要倒扣過來,從源頭上斷了蚊子產(chǎn)卵的“溫床”。
眼下正值外出旅游和返鄉(xiāng)的高峰期,針對計劃出游的人,范玉梅也提了個醒:出行前先看看旅游部門的提醒,了解目的地有沒有這種病流行,慎重去疫情高發(fā)區(qū)。如果確實要去,一定要帶好驅蚊液、便攜蚊帳、電蚊拍這些“防蚊裝備”,把防護措施做足。從外面回到瀘州后,要多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萬一出現(xiàn)發(fā)燒、關節(jié)痛等癥狀,趕緊去醫(yī)院,主動告訴醫(yī)生自己近期去過哪里,同時這段時間也要注意別被蚊子叮到,避免病毒再傳給別人。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聯(lián)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