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 王布米
如今去大型展會或者熱門景區(qū)逛,常能碰到不少主播在直播:有的專心講展品、說風景,有的跟屏幕前的粉絲聊得熱乎。不少地方文旅部門也把網(wǎng)紅直播當成引流的重要辦法,從“甲亢哥”中國行帶起的熱度,到“與輝同行”全國行里文旅和電商湊到一塊兒玩出的新花樣,這些直播不光看得人多,還讓人發(fā)現(xiàn)“內(nèi)容+場景”能搗鼓出不少新鮮事兒。
有些景區(qū)自己試著做,效果還真不錯。就說今年夏天,浙江千島湖搞了場公益直播,第一次亮相就有480萬人在線看;湖北黃陂文旅的“木蘭游”夏日專場,更是吸引了1.36億人次圍觀。這兩場直播不光讓當?shù)氐奈穆卯a(chǎn)品賣得火,連周邊的飯館、酒店預訂都跟著多了起來,實實在在把“線上的人”變成了“線下的客”,形成了個好循環(huán)。
然而,在“文旅+直播”快速發(fā)展的背后,一些結(jié)構(gòu)性問題逐漸顯現(xiàn),“流量至上”的傾向暗藏隱憂,亟待正視。
“直播”是手段,推廣“文旅”是目的,不能“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把各自景點的文化給弄丟了?,F(xiàn)在好多文旅自媒體,看到啥火就跟著學,內(nèi)容套路都差不多——風景拍出來一個樣,喊的口號也沒啥新意。不少主播根本沒好好挖挖當?shù)氐奈幕鬃?,就隨便拍兩下打卡完事。好多熱門景區(qū)里,同一個打卡點能擠好幾個主播,播出來的東西都差不多,真是“千播一面”。
甚至有些文旅直播為了短期能火,故意搞得太鬧騰,在低俗的附近“擦邊”。有的主播功課都沒做,介紹文化的時候凈說錯話;還有的拿傳統(tǒng)文化瞎開玩笑,早就不是為了“推廣文旅資源”了。更有個別景區(qū)直播干違規(guī)的事,比如有些相親類的文旅活動直播,為了吸引人,把參與者的個人信息隨便往外放,不光觀眾不樂意,還惹了法律上的麻煩。這些內(nèi)容不光把文旅項目的文化味兒給弄沒了,更毀了地方文旅的名聲。
不管啥直播,也不能攪和得文旅場館沒法正常運營。有些文化展覽里,直播的人太多太擠,已經(jīng)影響到其他觀眾了:展廳里直播的地方堆得密密麻麻,有的主播拿著麥克風大聲喊著賣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還有的在展品跟前站好久不走,擋著別人看,把展覽該有的安靜氛圍全破壞了。更關鍵的是,這些直播大多就想著“賣東西”。比如有的主播在文化展會上,一個勁兒說產(chǎn)品打幾折,壓根不提作者是咋想的、有啥文化價值,把文旅的地方變成了“大賣場”,讓文旅場館傳播文化的作用變?nèi)趿耍餐酥辈ケ緛硎菫榱松丁?/p>
真要做好“文旅+直播”,文旅機構(gòu)不能總想著“跟風蹭流量”,得好好去挖挖當?shù)氐奈幕瘜氊?,不光?nèi)容要下功夫,創(chuàng)意也得跟上,讓直播不光有看頭,更得有文化味兒,讓每一場直播都能把文化傳出去,而不是光為了賺流量。
“文旅+直播”本來是幫著旅游發(fā)展、借著旅游傳文化的好法子。它不該是吵吵鬧鬧的“叫賣場”,文旅直播也不能被主播一句句“上鏈接”給蓋過去,只有守住文化的根,“直播”才能真的幫文旅飛得更遠。
【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聯(lián)系電話028-86968276】
直播是手段,推廣文旅才是目的,要挖掘當?shù)氐奈幕颍趧?chuàng)意上下足功夫,讓直播更有文化味,把文化傳播出去,只有守住文化的根,直播才能真正幫文旅飛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