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湖南株洲一患病老人被抬到銀行取款時死亡,引發(fā)廣泛關注。中國農業(yè)銀行株洲分行副行長接受采訪時,曾詳細回應事發(fā)過程,稱老人女兒陳某未告知老人身體情況;網點告知可以上門服務,也可直接將錢打到醫(yī)院,陳某未表態(tài);網點告知可將老人帶回休息,由老人女兒留下辦理,被拒絕。
15日晚,曾在網上發(fā)帖的老人侄子彭先生告訴記者,對銀行一方的回應不認可,“談了一下午,沒看到監(jiān)控。可以說我們碰瓷,我們要求查看監(jiān)控,證明我們的說法?!?/p>
15日,記者曾多次撥打農行株洲分行及田心支行電話,均無人接聽。
事發(fā)現場(網絡視頻截圖)
銀行回應:
沒要求病人來網點
家屬拒絕帶老人回家休息
15日,極目新聞、澎湃新聞等多家媒體先后報道了農行株洲分行負責人相同的回應內容,稱未要求病危病人到網點辦理業(yè)務。
回應稱,株洲分行第一時間開展善后處置,做好家屬溝通,并配合公安調閱監(jiān)控資料。經初步調查得知,5月14日下午,客戶彭女士(62歲)的大女兒陳某帶著彭女士的定期一本通及兩人身份證到柜臺支取定期存款,連續(xù)三次輸入密碼錯誤后,陳某表示會帶彭女士本人來網點辦理業(yè)務,但并未和工作人員說明彭女士的身體情況。
16點09分,彭女士大女兒陳某、小女婿推客戶本人到達網點,我行員工發(fā)現彭女士雙目緊閉,狀態(tài)不佳,與其溝通也無應答。網點立即引導客戶到柜臺綠色通道,啟動特殊流程,并告知陳某這種情況其實可以上門服務。內勤行長表示在客戶處于急救緊急狀態(tài)時,也可以直接將錢打到醫(yī)院進行救治,陳某現場未表態(tài)。
16點36分,家屬表示已不打算送老人去醫(yī)院,要求直接支取存款用于辦理后事。內勤行長再次告知可以由大女兒陳某留下辦理,讓小女婿帶老人先回去休息,客戶予以拒絕。
在等候過程中,親屬發(fā)現彭女士狀態(tài)不佳,撥打120急救,后搶救無效離世。
另有媒體報道稱,銀行知情人介紹家屬在老人去世后,在當晚10點多完成了取款。
記者注意到,不少網友由此質疑,老人家屬有“碰瓷”嫌疑。
農行株洲分行通過媒體的回應(網絡截圖)
家屬稱銀行回應“不屬實”
要求查看監(jiān)控“證明我們的說法”
15日晚,曾在網上發(fā)帖的老人侄子彭先生告訴記者,老人偏癱多年,糖尿病嚴重,一只腳因糖尿病而截肢,另一條腿前不久摔骨折,在當地醫(yī)院治療效果不佳,于是辦理了出院,原打算取錢后轉入某知名骨科醫(yī)院。
“我的表妹陳某常年照顧老人,經濟情況不好。老人讓她帶著身份證、存折去取錢。不知道是老人說錯了,還是表妹記錯了,三次輸入密碼錯誤,賬號被鎖了?!迸硐壬f,此時工作人員提出需要存折本人前來人臉識別。
彭先生堅稱,表妹明確告訴了工作人員,老人病情重,不方便到場,“只是沒具體告訴詳細的糖尿病、偏癱、骨折這些病癥。工作人員沒有告知有上門服務的政策。”
彭先生表示,陳某是農村婦女,沒有詳細補充病情,也沒有追問解決辦法,就按要求回家把老人推到了現場?!袄先碎L期偏癱,只能搖頭點頭回應別人,人臉識別失敗了,就現場擱置了?!?/p>
銀行回應中稱,發(fā)現老人狀況后,告知陳某可以上門服務,也可直接將錢打到醫(yī)院進行救治。
對此,彭先生稱:“銀行當時沒提出上門服務,是讓家屬去醫(yī)院開具情況說明,可以把錢打給醫(yī)院。但老人已經從前一家醫(yī)院辦了出院,后一家醫(yī)院還沒入住,開不了情況說明?!?/p>
彭先生稱,他是老人去世后接到電話才趕到現場,上述信息是表妹轉述的,表妹在下午與銀行會談過程中也是這樣講述的?!拔乙侵溃遣粫獍牙先藥У浆F場的。為這件事,我還把表妹罵了一頓?!?/p>
彭先生表示,老人去世后,家屬準備先為老人辦后事,再處理取款事宜,“是工作人員說馬上就好、馬上就好,到晚上10點多把錢取了出來?!?/p>
針對網友“碰瓷”質疑,彭先生表示老人是心源性猝死,家屬帶老人去銀行之前并不知道老人會去世?!八麄兛梢哉f我們碰瓷,現在警方也在現場,我們申請查看監(jiān)控來證明我們的說法?!?/p>
據澎湃新聞報道,經法警確認,老人是突發(fā)疾病死亡。
記者提出希望采訪其表妹陳某,彭先生以“還在會談,一會兒再說”為由掛斷了電話。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如果沒有銀行的層層關卡,錢被騙了怎么辦?如果沒有銀行的層層障礙,哪兒來的這件事。彼此沒有信任,都難!也不是沒有解決方案,如:對于70歲以上老人的存款,可以增設子女共管制度,當然條件可以官方設置。
追問真相,更是追問責任與溫度!公眾期待真相,不僅是厘清事件脈絡,更是要追問:在標準化流程與特殊群體需求間,服務的彈性與溫度去了哪里?當生命消逝與業(yè)務辦理產生沖突,制度的關懷是否該及時在場?期待調查給出答案,更期待行業(yè)以此為戒,讓規(guī)則不再冰冷,讓服務回歸人本。
湖南株洲一患病老人被抬到銀行取款時死亡,引發(fā)廣泛關注,現在銀行和死者家屬各執(zhí)一詞,孰是孰非,一時莫辯,似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真相只有一個,期待媒體盡快調查出結果,給廣大人民群眾一個真實明確的答案。
無論責任歸屬,一條生命的消逝已無法挽回。與其爭論誰對誰錯,不如聚焦如何優(yōu)化特殊群體服務機制,讓規(guī)則更有溫度,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病重老人在銀行身亡,責任在誰
事情越來越撲朔迷離了,最后還是等官方的調查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