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 川觀新聞記者 尹夢奇
還記得那個熬夜在網(wǎng)上“偷菜”的年代嗎?
在成都市雙流區(qū),就有這樣一片被網(wǎng)友稱為“真人版QQ農(nóng)場”的共享菜園,正被全國5000多戶家庭爭著搶著當“農(nóng)場主”,其中甚至還有來自內(nèi)蒙古、遼寧的家庭。
共享菜園。周寶 攝
在這里,認領(lǐng)一塊30平方米的田地,自種自收、半托管、全托管等不同耕種模式的年租金在1000元至6000元不等。不懂就問——每年花上幾千塊,專門租一塊田地來種菜,大家圖的是什么?值不值?
認領(lǐng)了共享菜園田地的城市家庭。周寶 攝
帶著問題,8月14日上午9時,我在這片共享菜園里遇到了成都市民應(yīng)先生一家?!拔覀冊谶@里租了兩塊田地,自種自收。每周我們都會來兩三次?!睉?yīng)先生一邊打理著自家的田地,一邊給我介紹起了他們最新的收獲:“那邊有秋葵、茄子、辣椒、西紅柿、絲瓜、瓠瓜、紅苕?!?/p>
共享菜園里結(jié)出的蔬菜。周寶 攝
在分享了收獲的喜悅后,應(yīng)先生還給我算了一筆賬:過去,他們家每月買菜支出約七八百元。而兩塊地的年租金是3000多元,折合每月不到300元?!懊看卧谔锢锸斋@的蔬菜都是幾大袋。我們一家三口根本吃不完,也會分享給身邊的朋友?!?/p>
“我們覺得挺值的!”成都市民唐女士和她的女兒也有類似感受:“去商場玩一次也得花幾百塊。但是在共享菜園里,每年花上一千多塊不僅能收獲自己種的蔬菜,還能接觸到大自然,很快樂?!?/p>
正在打理自家菜園的城市家庭。周寶 攝
值不值?城市家庭“用錢包投票”。不過,當被問起共享菜園的運營情況時,主理人楊闖世卻告訴我:從2018年決定做這件事算起,最開始的前五年都在“燒錢”。
“直到2023年,我們才開始盈利?!睏铌J世坦言,共享菜園是一個“投入巨大且回報漫長”的生意。他舉了一個例子:“光是改造這一個菜園,去年我們就投入了400多萬元?!迸c投入相對的是,在共享菜園經(jīng)營的起步階段,他們面對著普遍的質(zhì)疑?!俺藥讉€粉絲之外,沒有多少人相信這件事,覺得我們就是在‘割韭菜’?!?/p>
共享菜園里的豬圈。周寶 攝
共享菜園里的鵝舍。周寶 攝
燒錢、質(zhì)疑、沒人信——共享菜園聽起來不像“風口”,倒像一個“坑”。那他們怎么活下來的?
答案就藏在手機里。作為曾經(jīng)的互聯(lián)網(wǎng)從業(yè)者,楊闖世帶著團隊成員在全網(wǎng)各大平臺上同時運營著120多個自媒體賬號,拍攝分享菜園里的種菜日常、收成喜悅、親子互動等內(nèi)容——社交媒體變成了他們與目標客群之間的“情感連接器”。
“我昨晚剛更新了一條共享菜園的內(nèi)容,一覺醒來就收到了幾十條咨詢私信留言?,F(xiàn)在我們共享菜園里的田地都快被‘搶’光了,供不應(yīng)求!”讓楊闖世感到驚訝的是,不少認領(lǐng)田地的家庭甚至來自外地?!斑@些外地家庭基本都選擇了全托管服務(wù),由我們幫忙種、幫忙收,等到蔬菜成熟后,再給他們打包寄送到家。”
城市家庭打理出來的菜園。周寶 攝
共享菜園的賣點不僅是一塊地,還有它所能提供的體驗和陪伴。不過也有數(shù)據(jù)顯示,超七成共享菜園都活不過3年。怎么才能讓這門生意做得更長久?
“親子家庭是我們的主要客群?!闭f著,楊闖世細數(shù)起了他們?yōu)榇肆可泶蛟斓捻椖浚航Y(jié)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開發(fā)耕讀研學課程,不少家長愿意帶著小朋友前來體驗學習;將閑置農(nóng)房改造為有機餐廳,每到秋冬季,很多家庭會選擇來此聚會聚餐……
如果僅靠租地種菜,商業(yè)模式單一,共享菜園大概率走不長遠。增加耕讀課程、有機餐廳、露營垂釣等項目,豐富主要客群體驗感,讓“共享菜園”變成了“生活場景”,將線上流量轉(zhuǎn)化為線下“留量”。
“從去年開始,我們共享菜園會員的復購率超過了60%?!睏铌J世說,他們團隊目前在成都經(jīng)營著7個共享菜園,預(yù)計今年的營收可以達到近3000萬。
受益者,除了城市家庭,還有當?shù)卮迕瘛?/p>
城市家庭打理出來的菜園。周寶 攝
“我有三四畝地。原先是自己栽菜,一年下來能掙個萬把塊錢?!睂⑼恋亓鬓D(zhuǎn)給共享菜園后,61歲的肖明先在家門口過起了“雙薪”生活:既拿著土地租金,又在共享菜園里務(wù)工賺取工資。“時間做滿的話,一個月工資能拿到4000塊。算下來,一年的租金和工資加起來能有五萬多塊。”
一塊田地,“長”出了三重收益:城市人圓了“田園夢”,經(jīng)營者獲得了營收,當?shù)卮迕駥崿F(xiàn)了增收。看似“花錢買罪受”的共享菜園,依托流量經(jīng)濟和體驗消費,實現(xiàn)了土地資源與城鄉(xiāng)要素的再配置。這背后的經(jīng)濟賬一算,您說說,值嗎?
出品人:譚江琦
總監(jiān)制:鐘嵐
監(jiān)制:賴永強 毛漫丁 王代林 劉莉 劉若辰 史冊
統(tǒng)籌:陳旻翔 趙丹
撰稿:尹夢奇
攝影、剪輯:周寶
美術(shù):沈曉穎
四川日報全媒體出品
點擊圖片查看系列報道↑
【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聯(lián)系電話028-86968276】
結(jié)果不重要喜歡的是過程,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這才是最重要的值得的!
既可收獲,又抒情懷,重要的是享受過程和收獲的喜悅,一分參與,兩份成就,值了!
值不值可得自己說了算。把共享菜園變成自己的開心農(nóng)場就行,種下開心,收獲快樂,還不用擔心菜被偷,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寄托與樂趣、安全與放心,到時也想去弄一片田地,自給自足,鄉(xiāng)村田園,怡然自得。
一塊田地,“長”出了三重收益:城市人圓了“田園夢”,經(jīng)營者獲得了營收,當?shù)卮迕駥崿F(xiàn)了增收??此啤盎ㄥX買罪受”的共享菜園,依托流量經(jīng)濟和體驗消費,實現(xiàn)了土地資源與城鄉(xiāng)要素的再配置。
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自己種菜和菜市場買菜提供的情緒價值和情感滿足感是不一樣的,不是花錢多少就能帶來和衡量的問題,愿意種就種,接觸大自然、吃自己種的菜,快樂又自在,心情舒暢就好。